|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 ||||||||||||||||||||||||||||||||||||||||||||||||||||||
| ||||||||||||||||||||||||||||||||||||||||||||||||||||||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成功的职业生涯需要正确的设计。一个人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从现在开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是非常必要的,这将直接影响到今后职业的成功,乃至人生的成功。 职业 一、职业的涵义 所谓职业,就是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也即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社会活动。
职业由三个基本的要素构成:一是劳动;二是有固定的报酬收入;三是要承担一定职责并得到社会承认。职业具有六个特征:一是目的性,即职业活动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二是社会性,即职业活动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三是连续性,即一个人只有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某种活动,并通过这项活动较稳定地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该活动才被视为职业活动;四是规范性,即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遵循职业规范;五是群体性,即职业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数;六是技能性,即职业活动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知识技能。 二、职业的分类
职业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劳动分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进以及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发达,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职业种类也越来越多。职业是社会劳动分工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社会分工是职业划分的基础和依据。社会劳动分工在社会成员个体身上的体现,既是职业分工。
为了便于对众多职业的管理,必须进行职业分类。所谓职业分类,是指按一定的规则和标准把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职业,分类并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科学的职业分类,不仅能为劳动需求的预测和规划、就业人口结构以及发展趋势的统计和分析提供重要依据,而且对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划分职业类别的基本原则是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一般按不同内容、手段、环境、劳动方法和劳动消耗量等标准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是划分为体力劳动职业和脑力劳动职业两大类。职业分类是一个国家形成产业结构概念,进行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以及产业政策研究的前提,它对于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因此,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职业分类工作,几乎所有经济发达的国家都结合本国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分类标准,广泛应用于经济信息交流、人口统计、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诸多领域。国际劳工组织早在1958年就出版了供各国参考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并先后两次进行修订。我国于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大典》参照国际职业分类标准,从我国实际出发,对我国社会职业进行了科学划分和归类,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职业结构状况。
这部《大典》将我国社会现有的职业结构划分为8个大类,60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除去起延续功能的“其他”职业,实际职业总量为1496个。8个职业大类分别是 第—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七大类,军人。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人员。
以上职业类别中,职业数量最多的是第六大类“生产、运输及有关人员”,共计1119个职业,占实际职业总量的74.8%;职业数量最少的是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共计25个职业,占实际职业总量的1.67%。
从我国现有职业结构看,职业的分布具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技术型和技能型职业占主导;第二,第三产业职业比重较小,广义的第三产业的职业仅占实际职业总量的10%左右;第三,知识型与高新技术型职业较少,现有职业结构中,这类职业数量不足实际职业总量的3%,显然过低。这种职业结构是由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分布现状所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职业和知识型、高新技术型职业会逐渐增多。在第二产业的职业中,技术技能型操作职业也将会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三、职业发展趋势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河中,职业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是直接制约和影响职业变化的重要因素,社会政治制度、文化、宗教等诸多因素都会对职业的产生、发展、衰落和消亡产生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职业发展趋势如何呢?哪些职业将成为有着巨大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的热门职业呢?这是我们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在未来10年中,我国科学技术方面有重大发展潜力的领域有: (1)生物技术 (2)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领域 。 (3)新材料科学领域 (4)新能源及相应技术开发领域 (5)空间技术 (6)海洋技术与海洋资源开发
专家预测,上述六个领域的技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可以形成九大科技产业,这些产业包括:生物工程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智能机械产业、软件产业、新材料开发与制造产业、核能与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产业、空间技术与开发产业、海洋技术与开发产业。科技进步导致的未来职业最明显的共同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单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将越来越少,脑力劳动在职业中的含量将越来越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将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劳动形态。
那么,从中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哪些职业会比较走俏,成为热门职业呢?有专家认为,公司知识资产管理人、无形资产评估师、科技工业园管理人才、知识产权律师、娱乐事业制作人、投资银行家是21世纪的诱人职业。有的学者认为,21世纪是网络时代,因此,风险投资专家、网络策划师、网络工程师、电子商务工程师、网络分析师、网上编辑、软件工程师、网络安全专家、在线经纪人是新世纪的“金饭碗”。而有的学者则认为,21世纪中国30大热门职业分别为:电脑软件、通讯服务、管理、金融、贸易、公务员、信息服务、建筑工程、医疗保健、电脑硬件及办公自动化生产、教育、旅游、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网络服务、广告服务、科学技术研究、新闻出版、经纪人、连锁店服务,公共饮食服务、娱乐服务、数据管理、服装设计制造、家电产品生产、新材料与新能源开发、工业化农业、策划、律师等。 四、职业与专业 1.专业的涵义
所谓专业,是指在高等学校里,根据生产部门的科学分工而形成的学业门类。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一级学科,下设71个二级学科,249个专业,其学科门类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委1997年联合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学科门类相一致。
学生所学的专业与今后从事的职业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专业知识应该反映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对人才素质、知能结构的要求,但专业与职业也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呈现交*现象,专业是学习内容,而职业是所从事的工作,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可以在多种职业中发挥作用,一种职业需要多种专业的知识。 2.职业生涯与专业选择
专业选择对人的职业生涯有着很大影响,但并非一次专业选择就决定了终身的职业生涯。其实,对于初次专业选择,相当一部分人带有盲目性。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专业有400多个,由于没有受过系统而科学的专业选择教育,绝大部分同学对其中的许多专业了解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北大方正教育心理研究院用两年时间给全国一万多名高中学生做了专业选择评估,发现不少人对专业知识认识模糊,如把“新闻学”与“记者”、“法学”与“律师”混为一谈,把职业与专业当成了一回事。这是专业选择的一个误区。还有不少人把自己某一科的成绩当作专业选择的主要依据,比如有的学生英语好就报考英语专业,物理好就报考物理专业。业内人土认为,成绩对专业选择有影响,但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专业方向是由综合素质决定的。由于缺乏对专业的了解,无形中缩小了专业选择面,从而埋没了自己在其他专业的潜能,这不仅不利于个人的发展,而且也造成了社会总人力资源的浪费,这是第二个误区。随着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其所从事的职业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所涉及的专业门类也较多。如果你对现在的专业很满意,就要认真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确定的职业生涯目标,拓展专业知识;如果你对现在的专业不满意,就要考虑如何利用现有专业的优势,向理想的职业目标迈进。 当前最具成长性的10种人才
一是懂管理、会经营,具有一定市场营销经验的管理人才,特别是那些有较高学历,或在三资企业曾任过营销部经理、客户部主管的营销专门人才。
二是工作严谨负责,能吃苦耐劳,具有某一项或多项特殊技能的人才,如熟练技工、高级技术人才以及某一行业的工程师等。
三是口头表达能力强,具有较深的文字功底,学识全面,善于沟通,会使用电脑,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熟谙人情世故的公关、策划人才。 四是熟悉掌握进出口贸易知识,具有外贸经验,擅长商贸会话、商业谈判和翻译技巧的外语人才。 五是通晓法律知识和经贸知识,善于应诉和答辩,会打官司的法律人才。 六是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能为企业物色和选拔、培训人才的“伯乐型”人才。 七是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具有企业危机管理经验的人才。 八是具有设计才能,擅长产品设计、商标设计、广告设计的人才。 九是具有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市场分析能力的调研人才。 十是具有会计、统计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的财会人才。 五、职业与个性 所谓个性,即对一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气质作为一个整体来衡量。(美)霍兰德划为六个类型:
(一) 个性格调模型之一
(二) 个性格调模型之二
| ||||||||||||||||||||||||||||||||||||||||||||||||||||||
|